1932年6月8日,随着一句“我的遗嘱就是盼望亲人与你们斗争到底!”,李耘生在雨花台刑场英勇就义。87年后,来自山东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“走访红色刘集 传承红色精神”社会实践服务团队成员,在东营刘集承担起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,向革命烈士英雄李耘生致敬,重温峥嵘岁月。
实践团成员走进李耘生事迹陈列室,黑白照片仿佛把队员们拉回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,李耘生的一生事迹一幕幕地呈现在眼前。
团队成员在李耘生生平事迹的一张张图片前驻足。
雨花台,一座聚集着烈士英灵的山岗,静默无语。
1924年6月,李耘生在雨花台英勇就义。在生命的最后一刻,他被敌对问及有没有什么遗嘱时,他回答道:“我的遗嘱就是盼望亲人们与你们斗争到底!”
李耘生,1905年生于广饶县西李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,受农耕文化影响,自幼聪慧,192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省立中学,并以此为转折点打开了他从封闭农村到外面世界的大门,开始了他“由求学报国,到革命救国”的生命历程。
1924年他在王尽美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青团,又毅然投笔奋起走向中国共产党,加入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。
西李村的李耘生雕像中国青年网通讯员。
他在全国多个地区担任过重要职务,为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他曾在山东负责组织工作,在武汉担任中共武汉硚口特区区委书记,还在敌军对共产党公然提出“宁可枉杀一千,绝不可使一个漏网”血腥口号之时,转任中共武昌市委书记,他上任后积极宣传革命道理,秘密发展党员,建立党的支部。在李耘生的领导下,工人积极分子队伍逐渐壮大,很快就建立了坚固的组织基础。
李耘生接受的最后使命,是到南京重建市委。1927年的南京,可谓是最复杂、最危险的城市。南京政府建立,各类事件轮番“轰炸”,罢工、罢市、罢课此起彼伏。李耘生在这时表现出一个共产党人临危不惧和大无畏英雄气概,他深知此去的危险性,但他更知这危险工作对于中国革命的意义,临危受命于危难之间,于1931年委任特委书记,负责南京及周边地区各县党的工作和武装斗争,在京杭国道沿线建立党的特别支部和近百人的武装游击队,在他的领导下游击队伍对国民党反动势力多次进行有力打击,对敌人起到有力的威慑作用。为了恢复和发展党组织,他置生命于不顾,出入龙潭虎穴,忘我工作。
撰稿人:刘宜琳 吕秀清